美元地位現狀
當前,在全球貨幣體係領域,美元始終占據著首要儲備貨幣的地位。國際貿易的大部分交易是以美元來進行結算的,各國央行的外匯儲備中,美元也是重要的構成部分。比如在中東的石油貿易裏,幾乎全部都是用美元來開展交易的。從相關數據來看,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占比一直處於較高的水準。由於美國當前的通脹水平較低,並且債務占 GDP 的比重是可以被掌控的,所以這種情況在短期內不會發生改變。
新興經濟體困境
大多數新興經濟體國家遭遇了諸多困難。它們缺乏足夠的資源去獨自進行保護,以此來抵擋資金流動所帶來的衝擊。例如在亞洲,在 2010 年的清邁多邊倡議裏,13 個參與的經濟體達成了協議,當國際收支平衡出現危機時,能夠運用 2400 億美元的共同儲備。這顯示出新興經濟體在應對風險方麵的能力存在欠缺。
貨幣貶值擔憂
當美國等經濟體期望降低其貨幣的外部價值時,是有理由感到擔憂的。歐元區等經濟體有這樣的期望時,同樣有理由擔憂。日本等經濟體抱有這樣的期望時,也會有理由感到擔憂。中國等經濟體有此期望時,依然有理由擔憂。因為他們都希望借助讓貨幣貶值來提升淨出口。倘若這種努力未能成功,就會給國際貿易設置新的障礙。如此一來,有可能使貿易摩擦變得更加激烈,進而對全球經濟的發展帶來負麵效應。
數字貨幣與黃金
有人認為數字貨幣具備改變全球支付體係的能力,並且能夠推動金融的包容性。然而,像比特幣這類的數字貨幣尚未成為主流儲備力量。黃金是中央銀行儲備的一種形式,在特定的金融交易中可以作為附屬擔保。例如,伊朗就利用黃金進行國際支付,以此來避免在金融交易方麵出現問題。但是,日本東京的 Mt.Gox 比特幣交易商遭遇了破產清理的混亂局麵,這使得人們對數字貨幣的穩定性產生了擔憂。
美聯儲行動影響
美聯儲從今年起開始縮減每月的資產購買計劃規模,此舉動給全球經濟帶來了影響。部分人對美聯儲的這一行為不太理解,然而卻無法改變其決策。具有諷刺意味的是,2008 年的金融危機起始於美國,卻使得美元和美國國債在全球金融架構中的主導地位得以增強,這也從另一個方麵體現出美元地位的穩固。
全球央行與人民幣
歐洲央行計劃推出量化寬鬆項目,日本央行一直維持超寬鬆利率環境,這使得全球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呈現出擴張的態勢。人們在擔心,能否在不影響市場的情況下實現平衡?中美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監管改革方麵,沒有本質性的分歧,然而,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程度與能夠支撐人民幣成為主要國際外匯儲備的水平相差甚遠,在短期內,仍然很難動搖美元的地位。
大家認為未來是否有其他貨幣有可能存在,並且能夠打破美元作為首要儲備貨幣的這種地位?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有價值,歡迎為它點讚以及進行分享!